天成人才觀
其一
大浪淘沙始見金
這是一個風云激蕩的年代,也是一個機會頻生、奇跡迭出的年代;人人都渴望成功,也極可能會成功。尤其近來全國第一次人才會議的召開,用熱年不唯學歷、不唯職稱、不唯資歷、不唯身份的全新人才觀,更為一切可造就之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成長機遇。
隨著分廠制的實施,我們的生產能力和規模比改制前提高了5-8倍,產品品種和劑型劇增。加上國家各種生產管理規范的推廣落實,企業各類人才需求空前短缺。在這種情況下,我們所謂的人才應是一個多層次的、放大的概念。凡是能在自己的崗位上,創造性的工作,就是人才。哪怕一個倉庫保管員、一名操作工,只要能出色的完成本職工作,就是企業當之無愧的人才。
況且人才還有一個適應性的問題??梢哉f,不論學歷、職稱、資歷、身份。合適的就是最好的。在局外人看來,我們現在的班子結構似乎不太合理,但我們的管理團隊是在一線工作的洗禮中成長起來的,對企業如何提高產品質量、降低成本、適應市場等,有一整套的管理模式,能夠對企業發展戰略達成可貴的共識。
無數的時間證明,成為人才的先決條件,就是德。對有才無德的人委以重任,關鍵時刻就會“掉鏈子”,從而最終違背企業的意志和利益。只有德才兼備的人,才能與企業甘苦與共,同舟共濟。
客觀的說,這些年我們也流失了一些人才,可我們為什么并不感到多么可惜,原因就是我們堅信,只有經過大浪淘沙,剩下的才會是真金。
當前我們也急需引進一些具有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的外來人才,同時也繼續培養造就企業自己的人才。從過去我們實行的銷售代理等改革實踐來看,辦法在那里明擺著,為什么有的企業至今學不來,就是我們遠遠的走在了別人的前面。而要持續保持這種優勢,難度無疑會越來越大。因此也是市場在逼著我們與時俱進,更新觀念,而只有更多的人才加盟,才能使我們的隊伍不斷壯大,確保企業始終利于不敗之地。
海納百川,有容乃大。大海之所以形成波濤洶涌之勢,是因為吸納包容了無數的江河溪流。我們要在醫藥行業做大做強中西藥制劑及原料生產,就必須廣招醫藥、化工、技術、設備管理、人力資源管理等社會各類人才。也就是說。只有實現了人才的市場化,才能更好的實現產品的市場化。
只要我們的企業放在全省、全國和國際市場上衡量一下,就不難發現,企業要有一個健康、穩定、持續發展的前途,就必須不斷適應市場。而企業是靠人來做的,像美國福特汽車公司以家族式企業起家,經過百年洗禮,多次脫胎換骨,成為世界知名的跨國集團,之所以能夠歷經百年不衰,靠的就是不斷引進、造就適宜的人才。而要造就、培養更多的人才,把企業建成學習型的組織,企業管理者本身的素質也要不斷適應市場形勢的要求,這就使得目前從企業內部和社會上廣覓人才,大膽放權變得迫在眉睫。
我們知道的吉林一家同行藥廠,銷售網絡遍布全國各地。由于有自己的人才,不少未下線的產品提前半年就已開始市場運作。而當年鄭州亞細亞破產前夕,由于人才匱乏,一個企業的班組長都被派到地方當總經理,其時,人才已明顯成為亞細亞的“軟肋”。由此不難看出。只有一個企業的每一個都進步了,企業才會進步;而只有不斷更新人才血液,才會帶來更多、更新、更好的發展思路。
誰都知道,華藥是出青霉素的。我們的目標也正在于此,要讓外行人都知道天成是干什么的,是做哪一類產品的。為此,作為企業的一員,任何人都要在自己的崗位上。接受市場對自身素質和觀念的挑戰,才不至于被淘汰。當然,我們并不主張千軍萬馬都走獨木橋,所以我們的人才要分兩條路走,一條是管理路,一條是技術路,要讓實戰型的人才,能靠工作業績脫穎而出。
其二
為有源頭活水來
我國古代有這樣一則故事,叫做“蕭何月下追韓信”。秦朝末年,王政昏庸,群雄四起,中原逐鹿,最有影響的是楚漢相爭,漢王劉邦在楚霸王項羽給予的封地上養精蓄銳,秣馬厲兵;此時的韓信剛剛投靠到劉邦軍中,他不滿足給他的那個小官職,一天夜里,自己悄悄地收拾包袱離開了劉邦的營地,蕭何當時是劉邦的謀臣,得知韓信出走的消息,立即策馬相追,將韓信勸回,并向劉邦推薦;韓信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。劉邦虛心納言,并舉行了隆重儀式,將韓信拜為大將,之后,韓信為劉邦成就統一天下的漢世王朝做出了巨大的貢獻
這是歷史上著名的舉賢任能的典故,這則故事突出了蕭何為輔佐漢王劉邦識才、愛才、薦才的伯樂精神,時至今日,仍具有積極的實現意義。在我企業來說,由于近幾年不斷發展,企業對各類人員的需求也不斷增加,在篩選、適應的過程中,也留下了一批高素質的干部、員工,勿庸諱言,也有一些相對素質比較高的員工并未能留下,而是在企業曇花一現,就另謀出路去了。雖然這種人員流失的現象在社會上并不鮮見,但具體到我們這個發展中的企業來說,這種現象造成了企業在用人問題上捉襟見肘,成為了影響企業發展的軟肋,這一點,我們每一名有責任心的干部、員工都會深有感觸。
國家興亡,匹夫有責,企業興衰,員工有責。我們的干部、員工們面對這種現狀,我們該做什么?我們的員工分布在企業的各個崗位,外聘的各類人員首先由大家來接待、接觸,用大家的言行使外來人員感知企業的規章制度、文化理念,通過大家的言行把企業的形象向社會展示,這就是我們員工應擔負的責任。
我們的干部領導一方工作,具有識人、用人的水平和能力,我們是不是站在了關心企業、發展企業的角度上去關心、愛護那些在你管轄范圍內的員工們?而對有一技之長的各類人員、在崗位上有突出表現的人員,是否抱著像“蕭何月下追韓信”那樣的精神去對待那些真正能為企業做出貢獻的能人、那些勤勤懇懇、愛崗敬業的員工?是否感覺到這是我們每一名干部肩負的一份責任?當然,我們不提倡去“追”,那畢竟是亡羊補牢,我們的眼點應放在 “留”,我們的干部要善于做思想工作,使來到這個企業的人都感覺到企業的溫暖感覺到企業“以人為本”“全心全意依靠職工辦企業”的文化理念。
一個企業,對于人才來的使用與重視,在某種意義上決定著這個企業的成敗,人才的發展、培養、重用并不只是企業老總、不只是一個領導、一個部門的事情,這是一個齊抓共管的大課題,我們企業的各級干部,從公司領導到班組長以至全體員工,都應該有這份責任;都應該帶著鐘愛企業的這份責任,為企業選人、薦人、留人,我們鼓勵公司干部、員工廣開“才”路,去挖掘、去發現那些在社會上的精英分子、能工巧匠,以及從企業走出的有一技之長的人員,向他們介紹我們企業,讓關注我們的企業,勸其加入到我們的企業,讓他們關注我們的企業,對其加如到我們的企業隊伍中來,成為我們中堅力量,企業定會以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去擁抱他們,歡迎他們。我們要讓社會上的人才合理地,有效地流動到我們企業來,這也是企業要求干部、員工應承擔的一份責任。
“問渠哪得清如許?為有源頭活水來”。人才是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源頭,企業要發展,就必須廣攬人才,我們的干部、員工要擔當推薦人才的蕭何,把創造一個人才濟濟、欣欣向榮的企業文化氛圍作為己任,使企業在不斷創新中發展。